在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风险挑战的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6138.HK)以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的协同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9,275.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幅达19.96%,利润增速显著。 阅读量:11049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关乎生存的技术革命。招商银行 2025年中报披露的"AI First"战略与44.44亿元信息科技投入,折射出行业对大模型技术的集体押注。然而,当头部机构砸下数亿构建全栈体系,中小银行却在算力鸿沟与数据孤岛中挣扎——这场AI竞赛的胜负手,究竟藏在技术路线的选择里,还是生态协同的智慧中? 阅读量:12241
截至8月19日,已有4家上市银行发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分别是南京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和沪农商行。同时,还有6家上市银行披露了业绩快报,包括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和苏农银行。这10家银行在上半年经历了一场小心翼翼的“中考”,其业绩表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8月18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董事会收到张荣森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张荣森辞去了该行的执行董事及行长职务。此项辞任在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时立即生效。此消息的突然发布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浙商银行迅速作出回应,表示该行的各项经营活动将继续正常开展,不会对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的银行业中,国有大行如工、农、中、建、交、邮六大行在资源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稳健发展势头强劲。然而,在股份制银行中,像华夏、恒丰、广发、浙商等银行却可能面临未来资金注入或收购的风险。由于全国性质的牌照稀缺,这些银行在市场整合中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在近年来的银行业格局中,招商银行以其卓越的表现和竞争策略,持续吸引着市场的目光。在资产收益普遍下降、风险上升的环境下,招商银行凭借强大的零售业务,不断提升其竞争力,稳坐行业前列。
8月15日,平安银行发布了其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该行在推动零售业务改革和提升管理效率方面的努力仍在继续。
广发银行,作为中国最早引入国际大银行资本并设立上市目标的股份制银行之一,自2009年宣布上市以来,历经15年仍未能成功IPO。其上市进程的坎坷与高管频繁落马的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深刻担忧。近年来,广发银行不仅面临高管流失问题,还因“罚单之王”的称号饱受诟病,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挑战愈发明显。
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面临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根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央行及外汇管理局共对37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出了944张罚单,罚没金额累计达7.28亿元。这一系列罚单不仅是对银行管理水平的直接挑战,也反映出行业内合规风险的严峻形势。
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13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出我国银行信贷能力的持续增强。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金融总量的增长,也突显了信贷结构的优化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工商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做好城乡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在信贷投放、产品创新、综合服务、科技赋能、网点网络、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倾斜投入,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4.8万亿元,较年初增速近17%。
2024年8月2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当前严峻的信贷环境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随着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农户等重点领域贷款的适用对象扩大,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中将面临更为宽松的监管环境。然而,银行是否会因此放开贷款?
资产管理业务是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现代金融服务转型,全面提升投资管理与研究能力,从产品和投资两端共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动由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等金融服务构成的大资管业务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既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也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需求不断增长。为提升外籍人员在华的支付便利性,农业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外卡降费、深化场景建设和优化现金服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也为商户和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利好。